華望汽車再次傳來新的消息。近日,行業多家媒體報道,廣汽集團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或將定名“啟境”,并將于近期正式官宣發布,首款車型預計將于2026年正式發布,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形式。
雖然啟境和鴻蒙智行“五界”在合作模式上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此前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曾明確表示,華望產品的詳細定義與定位將由華為主導,廣汽提供支持以及體系保障。
這也就是說,在核心的產品體驗上,啟境仍然與“五界”高度相似。從合作模式來看,廣汽與華為合作的這一模式介于華為HI模式以及智選車模式之間,可以視為HI模式的升級版,即“HI Plus”。
說起HI模式,就不得不追溯廣汽與華為的合作史。廣汽和華為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7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廣汽就與華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合作內容聚焦于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領域。2021年7月,廣汽集團曾公開宣布與華為聯合開發AH8車型,廣汽也成為了最早一批與華為開展HI模式合作的車企。
不過,這一模式并沒有順利的進行下去。2023年3月份,廣汽集團發布公告:AH8項目由“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華為將以重要供應商身份參與合作。這也意味著,雙方的合作模式也從最開始的HI模式調整為了零部件供應商模式。
盡管雙方的戰略合作過程突發了一些變故,但去年,雙方又再次開啟了新合作模式的探索。2024年11月,廣汽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協議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今年1月份,廣汽“GH”項目正式立項,廣汽明確與華為聯合打造的“華望汽車”,將采取廣汽控股、華為賦能的運行模式。
在外界看來,在這一模式下,華為掌握著較大的主導權。3月份,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達15億元,品牌定位為面向30萬級高端市場的獨立品牌。6月初,華望圍繞研發、產品、營銷、銷售以及財務等多個關鍵崗位啟動了大規模招聘。8月初,廣汽埃安對華望汽車增資6億元。
8月7日,華望舉辦了渠道招商大會,隨后廣汽集團又召開了華望項目開發攻關總動員,并喊出了“攻堅首戰必勝”的口號。經歷了大半年的籌謀和準備,華望汽車品牌名稱加速落地,事實上也意味著廣汽和華為的戰略合作已經進入了品牌發布前的最后沖刺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集團與華為之間的合作,并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賦能一個新品牌,為了推動自主品牌以及合資品牌的共同發展,據財聯社近日報道,華為車BU與廣汽的合作也將升級為全棧方案,兩年內計劃落地三款新車。
其中,將于明年上市并成為首個搭載華為鴻蒙座艙5.0的合資車型,2027年推出的兩款車型將全面搭載華為乾崑智能輔助駕駛以及鴻蒙座艙。
去年四季度,廣汽集團正式開啟了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并制定了“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的目標。
今年以來,在“番禺行動”的指引下,廣汽集團不僅針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為了提高效率,廣汽集團引入DSTE(開發戰略到執行),以及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IPMS(集成產品營銷)三大體系。
通過變革、調整以及轉型,“番禺行動”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
根據廣汽集團2025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不僅財務健康水平有所提升,節能車的銷量以及自主品牌海外市場銷量均有所增長,而且自主品牌的車型標準開發周期以及研發成本均有所縮短和降低,業務效率和決策效率則有所提升,合資品牌方面的智電轉型也迎來了新的突破,鉑智3X已經連續多月穩居合資新能源銷量第一。
在這一勢頭基礎上,隨著全新品牌以及其首款產品加速“落地”,為廣汽集團打開高端市場的增長空間,再加上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合資品牌智電不斷迎來新的突破,番禺行動顯然還將持續取得新的進展。
當然,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不可否認的是,盡管廣汽集團“番禺行動”已經初見成效,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的廣汽集團仍然還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
而“啟境”雖然有著華為的充分賦能,近些年來,鴻蒙智行“五界”在高端新能源市場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也有目共睹,但同樣,由于鴻蒙智行“五界”基本已經完成了從20萬級到百萬級別的全覆蓋,作為一個定位30萬級別的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全新品牌如何在華為賦能+廣汽控股的模式下,打造出品牌的差異化,也是不可忽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