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國汽車產業歷史上頗為不平凡的一年,乘用車領域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突破50%,史無前例的「價格戰」加速市場格局洗牌,造車新勢力之間拉開差距。
商用車領域則是另外一番景象,2024年新能源重卡市場滲透率突破10%,即將迎來市場爆發。2024年也是重卡新勢力集體登場的一年:DeepWay深向、速豹、葦渡科技、零一汽車、德力新能源、海珀特等重卡新勢力動作不斷,再現數年前乘用車領域造車新勢力嶄露頭角時「諸侯并起」的熱鬧景象。
乘用車新勢力們的「前車之鑒」表明,「諸侯并起」的初始階段之后便是殘酷的行業淘汰賽,無論是資本還是市場,都不會給予這些新入局者太多犯錯的空間,抓住發展機遇的優勝者留在牌桌上,失勢者很快就成過眼云煙。
2025年,重卡新勢力們有望迎來新能源重卡市場爆發的發展良機,同時也對面臨融資、技術落地、產品交付等更嚴峻的挑戰,誰能抓住市場風口乘風而上?
1. 國內:新能源重卡即將爆發
在商業領域,10%的市場滲透是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它意味著新產業新產品已經渡過早期的市場導入期,即將迎來加速發展的市場爆發期。中金等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2024年以來新能源重卡月度滲透率從個位數快速增長至兩位數,突破10%的拐點迎來趨勢性放量。
行業統計顯示,2024年傳統重卡市場增長乏力,但新能源重卡卻一路狂飆,2024年11月,國內新能源中重卡市場(含12噸以上車型,下同)銷量首次突破萬輛,成為我國新能源中重卡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2024年1-11月國內新能源中重卡累計銷售7.1萬輛,累計滲透率達到12.3%,同比增長7.4個百分點。
更大的利好則是政策支持力度加碼,2024年7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首次明確商用車補貼金額。7-9.5萬元的單車補貼約占購置成本的15%-20%,政策補貼力度很大,且新能源重卡最高可獲得9.5萬元的單車補貼,比購買國六柴油車的最高補貼金額高出足足3萬元。政策對新能源重卡「青睞有加」,將有力推動新能源重卡對傳統燃油重卡的替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年重卡新勢力們集體登場動作不斷,除了競相發布新品,也在加速融資。近期,新能源重卡領域發生兩筆重大融資。一是DeepWay深向宣布完成7.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另一則是江蘇速豹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豹」)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速豹成立于2022年3月,目前公司有近300名員工,研發人員占比高達70%,總監及以上高管中清華大學背景的占比42%,研發團隊中碩博占比超40%,團隊平均從業年齡12年,屬于非常典型的研發型企業。
2024年4月,速豹推出了第三代智能電動重卡——速豹黑金剛。這款重卡融合了速豹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多項專利,是行業里目前唯一一個采用800V系統的新能源重卡。速豹黑金剛專為大宗物流場景設計,根據測算,黑金剛的使用成本是一公里8毛錢,其他新能源重卡是一公里1.5元,傳統柴油重卡則是一公里2.6元,黑金剛在使用成本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目前,速豹已獲4輪融資,獲得紅杉中國、順為資本、蘇控創投、德同資本、遠景紅杉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以及產業資本的持續加注,近期完成的B輪投資則由榆煤基金和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聯合完成。這家成立時間不到3年的重卡新勢力,已經得到眾多知名投資機構與地方政府的青睞。
2. 全球:千億大市場等待新頭部
目前,全球中重型卡車市場的規模大約為3000億美金的年銷售額,且市場集中度很高,前四名頭部占了近50%的市場份額,且全球中重卡銷量前十榜單中沒有中國車企。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電動重卡在未來十年內將成為一個千億美元規模的大市場。比如歐盟計劃到2030年實現電動重卡的保有量達到10%。
不同于燃油車時代我們跟在別人后面跑,這一輪新能源革命,中國企業具有先發優勢,一開始就在牌桌上。基于中國汽車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強大供應鏈能力,近10多年在電池技術、智能化等新技術領域的先發優勢,在全球汽車產業的百年變革中,中國車企有望借助智能電動車的東風,躋身行業頭部陣營。如同比亞迪等乘用車企已經躋身全球車企前十榜單,全球重卡的市場格局也面臨重塑,未來重卡全球前十榜單中也會有中國車企。
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已經有企業實現了技術反向輸出,賦能國外合作伙伴。比如造車新勢力中,零跑既吸引到國際巨頭Stellantis的戰略投資,還與Stellantis成立零跑國際,實現輕資產出海。
新能源乘用車領域,低調前行的零跑如今越走越穩,已然躋身新勢力第一梯隊。對比下來會發現,速豹與零跑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樣的低調務實,同樣的技術全域自研,同樣的國際化視野。
技術層面,零跑發布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新能源動力總成、8295加持的智能座艙、城市/高速皆可用的智能駕駛、全球化整車架構等,實現全域自研。速豹則在新能源重卡領域實現了全棧的軟件自研并開發了數字化的底盤,在占據重卡80%價值的核心領域底盤技術上實現全棧自研自產,為車型迭代、成本控制和規模化奠定堅實基礎。
商業模式層面,二者都定位靈活,采取整車+Tier1供應商的新發展模式,國內是整車制造商,走向國際時則積極與傳統巨頭開展合作,扮演技術賦能者的角色。國際化層面,二者都摒棄簡單的產品出海,采用技術+資本出海雙輪驅動的模式。
2024年9月,速豹攜三款車型與多項創新自研技術,高調亮相2024年德國漢諾威國際商用車及配件展(IAA);同時與歐洲百年汽車公司斯太爾汽車達成整車戰略合作;速豹還與全球物流巨頭DHL集團建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速豹將利用突破性的電動卡車技術方案幫助DHL集團的自有車隊和合作伙伴打造更為高效且成本合理的電動化運營模式。
知名硅谷研究學者吳軍認為,美國硅谷的創業公司能快速走向全球的原因,除了有極強的創新能力不斷突破核心科技,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這些公司具有國際化視野,哪怕是幾十人的小型創業公司,也是面向國際市場的。
同樣,站在成熟汽車產業鏈背景下的中國新生代汽車公司,除了聚集科技創新奠定的技術壁壘,在國際化布局上同樣需要有效的戰略和高效的落地。
3. 總結
現在的重卡市場,就像十多年前的乘用車市場,正處在電動化爆發式增長的前夜。過去十年,特斯拉、蔚小理、小米、零跑一批擁有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模式的造車新勢力有力推動了行業變革,重塑了市場格局。
類似的產業變革也將在重卡行業上演。自研、自產、開放、出海的新商業模式之下,具有長坡厚雪發展能力的重卡新勢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大賽道上,會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