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出一張廣汽埃安的校園招聘解約書:根據公司應屆生招聘政策的調整,對簽訂的三方協議/雙方協議進行解約,公司將按照約定支付5000元違約金。

對此,廣汽埃安回應,關于網上出現的密集與應屆生解約、裁員等信息均為不實謠言,市場的曲解影響了企業信譽,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廣汽埃安還表示,“作為一家50萬以上產銷規模的企業,正式職工不到8000人,沒有裁員的必要,埃安本來就是一個高效率的組織,2022年27萬產銷量,正式職工7100人,2023年產銷量48萬多,職工也才7400多人,昊鉑和埃安研發、銷售市場、海外最近仍在招人,行業里很多人知道,招聘網站上也都有。”

當前,汽車行業正掀起一股降本增效的熱潮,內卷現象嚴重,車企一有動作往往容易引發外界對其進行悲觀解讀,凸顯了目前市場環境的敏感性和復雜性。
銷量預警,前5個月僅完成年銷量目標的20%
但從銷量上看,廣汽埃安的表現的確不容樂觀,在價格戰的沖擊下,埃安的銷量出現滑坡,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埃安的全球銷量超4萬臺,較去年同期下降11%,而1—5月份的總銷量僅有14.23萬臺。
此前,廣汽埃安曾將2024年的年銷量目標定為70萬臺,然而五個月過去了,目前僅完成20%,進展略顯緩慢。

盡管AION S和AION Y憑借網約車的市場定位成為銷量擔當,但AION V和AION LX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連續五個月單月銷量未能突破2000臺大關。
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成效初顯
面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白熱化的競爭態勢,廣汽埃安正積極尋求第二增長曲線,海外市場展現出了巨大潛力,成為其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

目前,埃安已順利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塔吉克斯坦與尼泊爾等國展開銷售或交付活動,同時,位于泰國的生產基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并將采用SKD(Semi-Knocked Down,半散件組裝)模式,預計年產能力在5萬臺,將于今年第三季度啟動量產,未來,埃安還計劃在歐洲、南美、非洲等地設立七大產銷中心,進一步深化其國際布局。

出海之路充滿挑戰,增速喜人,但銷量表現一般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指出,文化差異和技術壁壘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我們的車出口到泰國,裝不了中國開發的地圖,只能用谷歌地圖,智能座艙其實早就有壁壘了,我們根本出不去,只能用當地資源。”

根據最新數據,今年5月份,廣汽集團出口銷量為1.3萬臺,同比激增172.5%;比亞迪同樣增速驚人,同期的出口銷量為3.7萬臺,同比增幅267.5%;奇瑞出口銷量高達9.2萬臺,占總出口份額的19.2%。
盡管海外拓展的步伐展現出顯著的加速勢頭,但實際銷量表現并不亮眼,彰顯出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征程上的艱巨與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