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買電動車的人來說,從2025年開始,買車換車只能將就,不能講究。
春節前的車市,已經沒什么太多可關注的。在拼命了1年之后,離農歷春節假期的日子越近,中國汽車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放松。車企的高層們,也自然是理解人性,所以利用著這小小的閑暇時間,分別發布相關的新年計劃,讓媒體、消費者,有了更多期待。
在看過各家的計劃之后,在和不同的高管溝通之后,絕大多數車企都選擇了同樣的打法。即,深度跟上中國車市的打法,先別管好不好,對不對,是否激進。想在中國車市里活下來,就得滿足大多數人的胃口。于是,大屏幕越來越多、插混越來越多、增程越來越多、城市NOA越來越多。
盡管不再像幾年前那樣,特別激進的喊出,停產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但,實際的動作上,燃油車被按下了暫停鍵,真正躺平,進入擺爛期。
各大車企新年計劃出爐,油車在快速降溫
君子論跡不論心,車企的種種足跡,已經基本上默認是放棄了燃油車。至于原因,是為了要在被譽為大決戰元年的2025年里,活下來,并保證未來的長期活下去。
所以,雖然燃油車在2024年的銷量依然超過新能源車,在市場中占大頭。但,在車企眼中的價值卻直線下降。按中汽協發布的年度銷量數據,2024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產銷量繼續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規模。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
而回顧2024月度的汽車銷量,新能源車滲透率多個月突破50%。雖然燃油車的銷量依然超過新能源,但這背后是,不斷的以價換量,來保持產能的消化和資金鏈的維持。
于是,燃油車還能崛起、反擊、回歸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只能在極小的細分市場里出現,影響不了一點全局。而以往,燃油車的擁躉都是合資品牌,但新一輪的計劃出爐之后,答案是多數不提燃油車。
先看扎根最深的德系,一汽-大眾在換帥陳彬之后,2025策略被其負責人總結為3句話,一是,燃油車,推一款成一款,款款是爆款,二是,新能源,取長補短,三電兩智領先,三是,‘德國身、中國魂’。
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思路也是基本相仿,主體是保證燃油車的基盤,二者在2024年的市場表現里,還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中國品牌推出的新能源相抗衡,雖然要讓出不少的價格。總之,復盤一下南北大眾的表現,結論是,2025年主要靠燃油車撐,2026年時,各種之前布局的新技術和新車型才會開始密集投放,那時候才是和中國品牌開始大戰的時刻。
所以,大眾品牌的2025年新車將超過16款,這之中燃油車會包括探岳L、速騰L、新攬境、全新朗逸、全新凌度L、Polo Plus、途昂Pro。能夠看出的一點是,燃油車的換代升級思路,就3點,一是重新設計,讓油車變得更符合新能源的感覺。
二是尺寸進一步加長,比如已經官宣的探岳L,軸距會增加60mm,其他很多車型上也都增加了L或者Plus的后綴。
三則是增加智能化的配置,比如這幾款車型預計都會增加屏幕數量,像全新邁騰和帕薩特Pro一樣,增加副駕駛屏幕、液晶儀表、語音助手等等,以及,很多車型也都會配上大疆智駕,支持高速狀態下的自主變道、超車等等的領航NOA系統。
扎根中國最深,德國大眾帶來的產品,已經可以說是燃油車里最強的板塊。而站在第三方視角來看,它們的競爭力夠嗎?如果按照以往的換代節奏等局面,表現能達到及格,但談不上驚艷。因為,以往的換代升級版本里,都是對三大件進行實質性的迭代,而如今,底盤還是來自于MQB EVO,肯定會有優化,但升級的幅度存疑。變速箱和發動機,則已經基本不再明顯進步,新的1.5T發動機實則已經在2018年已經在歐洲投放,不過好消息是,價格上應該會進一步下探,有一定驚喜。
另外,如果對比現在的新能源車進步幅度,油車的驚喜其實也要打個問號。根據2025年已知的官宣信息,普通民用的插電混動,吉利會把它帶到三電機,而增程也預計會進入2.0T時代,以及,電池還會繼續進步,續航會進一步變長。另外,端到端、車位到車位、門到門等智能駕駛的新名詞,也會更加普及。
躺平的2025,重磅油車其實不超5款
相比德國大眾,日系品牌的表現其實更加平淡一些。豐田在燃油車板塊的重磅布局會有第六代RAV4,比較有趣的一點是,雖然是城市SUV的鼻祖,但第六代RAV4的設計風格和整車風格,是向硬派的方向來走。
根據半年來的假想圖,很多原有的尖銳線條,變成了方正的線條,雖然還不至于像當前的新能源車普遍都去搞方盒子那樣,但也可以說是進入中國以來最硬漢的一代。
而技術方面,它會是TNGA-K平臺,和目前在售RAV4一樣。會使用的動力總成,比較有看頭的其實不在混動和燃油版本,而是在插混會如何變化,如果是沿襲2024年上市全新凱美瑞的2.0L油電混動加電池和電機,并且把價格降到18萬元左右,那還是可以和比亞迪、吉利等等掰一掰手腕。
它更亮眼的新車,會回調到新能源上,節奏比德系更快一些。新車的計劃會包括,豐田bZ3C、鉑智3X和鉑智7,而這幾款車的亮點除了豐田品牌本身的品質高、故障率低之外,是Momenta高階智駕和華為智能座艙。
本田的2025規劃也是類似,重點放在新能源車燁 S7、燁 P7、燁 GT上,思域、CR-V、 英仕派、雅閣等車型將改款。從技術升級上,新能源車的邏輯是,本田把中國所有的一線供應商全部拉滿,也就是從車輛配置表的各個板塊,你都挑不出問題。問題只是在,價格上能不能卷的過國產車。
而燃油車部分,動力上的看點只在于,i-MMD混動會不會明顯的進行升級。就比如很多人在呼喚,雅閣插混是否可以改回到雅閣油電混動,不需要動力電池,而是把價格降到15萬元,甚至更低。
而日產,相信大家對于其燃油車的期待已經不多。本田和日產在全球范圍組成新聯盟,被新能源沖擊的受不了,份額不斷下滑,所以抱團取暖,想達到1+1大于2的效果,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它在中國市場里的2025年新車規劃,除了那臺和華為深度合作的東風日產N7之外,燃油車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那臺傳聞會引入的MPV-Elgrand。不過,按照現狀來考慮,這臺車即便引入,也不太可能是純燃油的版本,更多可能是插混。
美系車也是一樣,上汽通用在最近的溝通會里給到的消息是,3年內會推出12款新能源車,而且產品的決策和技術等,不再由美國通用所主導,而是上汽通用和泛亞來拍板。用中國的智駕,用中國的研發儲備,用中國的團隊做定義。在2025年里,比較值得注意的一臺車是,它會推出定位低于GL8,專注于家用的新MPV。這臺車如果是純燃油的話,那價格可能會定在15萬元左右,畢竟GL8如今的燃油入門版本在4S店已經到了18萬元的級別。
所以,隨著民用板塊屬于燃油車的時代已經實質性暫停或結束之后,最后的看點,其實只集中在豪華品牌身上。關于寶馬、奔馳、奧迪。寶馬的策略是,燃油和新能源一盤棋,寶馬5系馬上會用上V2X技術,支持眼神變道、進出高速公路匝道等等,基本完成了高速NOA的深度打通。
2025年比較值得一看的重磅車,自然是全新寶馬X3。好消息是,寶馬是目前為數不多還在開發下一代內燃機的車企,全新寶馬X3的動力參數會漲。現款25i最大功率的135kW會在25L里漲到140kW,30i的180kW會漲到190kW。而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寶馬要調整自己的SKU,把不太好賣的版本取消,把好賣的版本增配,并且可能下調指導價。
奔馳會在2025年推出超過10款新車,比較大的看點和寶馬不太一樣,不是什么新發動機等等。而是奔馳中國團隊自研的L2+高速NOA,會如何很快的在現有燃油車上完成OTA。
其實,憋了很久的奧迪,才是眼前燃油車的最后守護者。奧迪A5L會上市,作為奧迪A4的換代版本,第五代EA888終于來了,所有燃油發動機技術的集大成者,不再燒機油,而且還會配上華為的智駕,如果價格合理,它的戰斗力還是有的。
寫在最后
最終我們來看,新能源殺得太瘋,一旦將之與燃油車進行對比,就會覺得燃油車的競爭力明顯不足。
之前主導燃油車的合資品牌們,如今的新現狀,也并不是意料之外,只是燃油車的垮塌速度超出想象。幾年前,包括本田、日產等,已經確定不再繼續向中國市場引入新的燃油動力技術,很多車企都提出了“全面電動化”的口號,于是油電混動、e-power等陸續落地。但顯然,沒有卷的過增程、插混。
那接下來,誰是留給燃油車最后的榮光?除了寶馬和奔馳之外,可能看點還會是在中國品牌身上。比如魏建軍最新被爆出的,長城汽車完成立項的超豪華車項目。老魏,可能是燃油車市場的最后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