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微學堂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49689號-30
小米能否成為高端第一品牌?這個話題居然吸引了800+萬用戶參與,顯示出市場對小米高端化的期待與關注。
自2020年推出小米10系列開啟高端化探索以來,雷軍將這一戰(zhàn)略定義為“生死之戰(zhàn)”。他多次強調:“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戰(zhàn)!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公司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贏得未來的生存空間”。
我們從高端戰(zhàn)略布局、落地進展、標桿產品等維度進行深度解析。看看小米高端化3年戰(zhàn)略啟動3年是否達到預期?
一、小米的高端化戰(zhàn)略與雷軍的“生死之戰(zhàn)”
具體戰(zhàn)略包括:
對標蘋果,技術突圍:2022年小米成立高端化戰(zhàn)略工作組,明確“3年拿下國產高端市場份額第一”目標,要求產品與體驗全面對標iPhone。
雷軍提出“高端無短板”原則,從參數領先轉向體驗優(yōu)先,例如與徠卡合作提升影像能力
長期投入與組織變革:堅持“5年1000億研發(fā)計劃”,并調整組織架構,集中資源攻克核心技術。例如,自研芯片、影像大腦、智能制造工廠等布局,均服務于高端產品力提升
生態(tài)協(xié)同與用戶心智重塑:通過“人車家全生態(tài)”戰(zhàn)略,以汽車業(yè)務突破帶動品牌高端化。雷軍認為,汽車的高端屬性能夠“虹吸”新中產用戶,反哺手機和IoT業(yè)務的高端形象。
二、高端化進展:從手機到生態(tài)的突破性數據
小米最新財報數據揭示了高端化戰(zhàn)略的階段性成果:
手機ASP與市場份額雙增長:根據2025年最新數據,其在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0%,以1330萬臺的銷量位居首位。這一成績背后,是其高端化戰(zhàn)略的初步兌現——2024年6000元以上機型銷量同比激增80%,直接沖擊蘋果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手機業(yè)務的高端化突破,成為小米營收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汽車業(yè)務帶動品牌溢價:2024年小米汽車收入328億元,SU7系列交付超13.6萬輛,其中SU7 Ultra定價81.49萬元,預售10分鐘訂單突破3680臺。
汽車用戶中56%為蘋果用戶,間接推動手機高端化
生態(tài)協(xié)同效應顯現:2024年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智能大家電(如空調)線上份額躍居中國第三
澎湃OS連接超10億設備,AI大模型技術賦能全場景體驗
三、汽車能否成為高端標桿?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小米SU7系列的成功,被視為高端化標桿的關鍵突破:
顛覆性定價與市場表現:SU7 Ultra以81.49萬元定價切入豪華車市場,預售數據遠超預期,甚至超越部分傳統(tǒng)豪華品牌(如寶馬M Power)的國內銷量
雷軍將汽車定位為“科技標桿”,通過性能參數(如續(xù)航、智駕)對標保時捷、特斯拉,打破“性價比”固有印象
技術溢出與生態(tài)賦能:汽車研發(fā)帶動手機技術創(chuàng)新,例如SU7 Ultra的智能駕駛算法反哺手機端AI能力。
“人車家全生態(tài)”閉環(huán)增強用戶黏性,例如澎湃OS兼容蘋果生態(tài),吸引跨品牌用戶
小米高端化挑戰(zhàn)與隱憂:
1、產能瓶頸:SU7訂單等待周期長達6-7個月,二期工廠竣工后仍需時間爬坡產能
2、品牌認知慣性:部分消費者仍將小米與“性價比”綁定,高端市場需持續(xù)教育
3、競爭加劇:比亞迪、華為等對手加速布局,特斯拉持續(xù)降價施壓
結論:高端化初見曙光,但長路仍艱
小米通過手機ASP提升、汽車標桿突破和生態(tài)協(xié)同,已初步驗證高端化路徑的可行性。然而,成為“第一品牌”需跨越三重門檻:
技術壁壘:持續(xù)投入AI、芯片、智駕等底層技術,避免依賴供應鏈;
品牌重塑:通過汽車和生態(tài)產品扭轉“性價比”標簽,建立奢侈品級情感認同;
全球化能力:在歐美市場復制國內成功,直面蘋果、三星的全球競爭
雷軍的“生死之戰(zhàn)”遠未結束,但小米已用財報和產品證明:高端化不是幻想,而是一場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持久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