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微學堂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49689號-30
一、核心技術架構對比
豐田THS:機械分流式混動系統
豐田THS系統的核心在于行星齒輪組動力分流架構,通過太陽輪、行星架與齒圈的精密嚙合,實現發動機與電機的功率耦合。發動機始終運行在阿特金森循環高效區(熱效率41%),低速工況下優先由電機驅動,高速巡航時發動機直驅占比提升,系統綜合效率達82%。其鎳氫電池組(容量1.3-2kWh)支持-40℃低溫啟動,系統故障率低于0.03%/千臺。
比亞迪DM-i:電驅優先的插混架構
DM-i系統采用雙電機串并聯拓撲結構(EHS電混系統),覆蓋純電、混動、高速巡航三種模式:
- 純電模式(0-70km/h):刀片電池(18.3-26.6kWh)獨立供電,實現零油耗;
- 混動模式(70-120km/h):發動機直驅與電機協同輸出,饋電油耗低至3.8L/100km;
- 高速巡航模式(>120km/h):發動機鎖定高效轉速區間,直驅效率提升12%。
二、關鍵性能指標對比
1. 能效經濟性
指標 |
豐田THS |
比亞迪DM-i |
饋電油耗 |
4.1L/100km(WLTC) |
3.8L/100km(NEDC) |
純電續航 |
≤5km |
120km |
綜合續航里程 |
1100km |
1300km |
2. 動力性能
- 零百加速:THS系統9.2秒,DM-i系統7.3秒;
- 高速再加速(80-120km/h):THS動力衰減率14%,DM-i衰減率控制在7%以內;
- 低溫適應性:THS鎳氫電池-40℃性能穩定,DM-i磷酸鐵鋰電池-10℃續航縮水30%。
三、市場定位與用戶場景適配
1. 技術路線差異化
- 豐田THS:以28年技術迭代驗證可靠性,全球累計銷量超2000萬輛,但無法接入新能源基礎設施,中國綠牌政策下購置成本增加1.5-3萬元;
- 比亞迪DM-i:支持直流快充(30分鐘SOC 30%-80%)與V2L外放電(6.6kW),拓展戶外用電場景,但電控系統復雜度導致故障代碼數量是THS的3.2倍。
2. 用戶場景經濟性
- 年行駛2萬公里成本:
THS年均油費約8200元(油價8元/L),DM-i年均能耗約2400元(電價0.6元/kWh); - 殘值率:
THS三年殘值率65%,DM-i三年殘值率55%。
四、技術演進趨勢
豐田技術路線
- 開發帶2擋變速的THS II系統,高速工況效率提升9%;
- 探索固態電池應用(2026年目標裝車)。
比亞迪技術路線
- 第五代DM-i系統熱效率突破48%,支持200km純電續航;
- 全域800V高壓平臺升級,10分鐘補能400km。
結語
豐田THS與比亞迪DM-i分別代表混動技術的兩大方向:前者以機械精密度構筑可靠性壁壘,后者通過電控革新實現場景自由度突破。2025年市場分化顯著——THS主導商用/極寒市場,DM-i領跑家用/城市場景。隨著碳積分政策收緊與補能設施完善,混動技術的競爭焦點正從能耗比拼轉向全生命周期價值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