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城去年的銷量表現(xiàn)來看,新上市的哈弗H6也好,銷量明顯下滑的坦克300也罷,油車無疑成為了拖累;而猛龍、坦克500混動等新能源車型爆發(fā),才最終保住了長城系百萬級的年銷量。這個時候該怎么論功行賞,已經(jīng)不言而喻,當然,車不需要升職加薪拿年終獎,分量十足的來一次升級改款就是最好的回饋,可從新款猛龍的狀況來看,長城這次或許要辜負自家的“最佳新員工”了。

先來看新款猛龍的實際表現(xiàn),對于已經(jīng)曝光的諜照,能看出它對外觀進行了明顯調(diào)整。而整個前臉部分,給人一種形似國產(chǎn)庫里南的感覺。可從網(wǎng)友的評價來看,似乎并不認可這種改動,其中的原因,除了猛龍跟庫里南的確相差太遠,它的目標用戶群或許并不要過于浮夸的撐門面之外,或許更在于新款猛龍其他方面的提升缺乏驚喜。

比如除了顏值之外,新款猛龍雖然也換用了新發(fā)動機,但結(jié)果只是微調(diào)了功率,并且還是從現(xiàn)款的123千瓦降低到112千瓦,相對應的,油耗也有所降低。在這之外,就只剩下尺寸和配置方面的微調(diào)了,變化幅度幾乎不值一提。

這個時候,再來看“最佳新員工”這個稱謂,相比于坦克500混動等車型,猛龍或許不夠高端,價格也沒有那么貴,但它破萬的銷量是實打?qū)嵉目钙饋泶罅海魶]有它,僅憑一個實在沒啥新引力的新H6,或者是死活不肯打價格戰(zhàn)的新H9,哈弗和微增長長城在去年都得出現(xiàn)“銷量赤字”;何況,作為一款實際車長4米68(也就是去掉備胎的長度)的緊湊型輕越野,起售價超過16萬的猛龍,其實也能貢獻可觀的利潤。量與利的結(jié)合,“最佳新員工”的稱謂實至名歸。
而對于到底要不要來一次分量十足的升級改款,“最佳新員工”受點委屈或許確實無所謂,但有所謂的是,當方程豹鈦3兵臨城下,當比亞迪的天神之眼賣到入門級市場,當一大波新車摩拳擦掌,預定了25年神仙打架的局面……僅僅微調(diào)顏值和參數(shù)的猛龍能不能同時守住價格和銷量,成為了一個未知數(shù)。畢竟作為一款16萬級的緊湊型輕越野,入門僅4氣囊/4喇叭、不配L2/全景影像/全景天窗的猛龍,有太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這個時候,若東家在技術(shù)等層面無米下炊,那也拉到了;可眼看著自家大哥用上咖啡智駕,用上性能更猛的Hi4-Z,這位“最佳新員工”恐怕只能感嘆自己賣得太便宜,再加料就難以滿足長城的高利潤率指標。
可實際上,猛龍價格便宜這事或許只有長城會認可。對于消費者,對于新的市場行情卻難以認同。尤其當比亞迪帶頭普及高階智駕,準備給秦L等入門車型也裝上天神之眼的時候,僅僅微調(diào)顏值和動力參數(shù)的新款猛龍,或許又得像去年的新H6那樣,經(jīng)歷一場無太多亮點可說的發(fā)布會。說白了,不是長城沒技術(shù),而是死守著利潤率不肯普及,可面對那些科技戰(zhàn)越大越兇狠的對手,猛龍真能靠一個較為特殊的方盒子定位躲避戰(zhàn)火么?

總的來說,作為長城家族的一個縮影,猛龍的驕傲之處在于它證明了這個品牌依然有強大的號召力,甚至證明了部分用戶認可它這種高價低配的策略。可這種驕傲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風險,曾經(jīng)比它更驕傲,也更有技術(shù)底氣的合資,正是因為性價比的落后,因為亮點技術(shù)沒有及時推廣、普及,最終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骨折價。那么對于提升不大,很有可能進入逆水行舟狀態(tài)的新款猛龍,你覺得它能在新款超多的25年,繼續(xù)保持破萬的勢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