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沒想到,“以前沒錢買寶馬,現在沒錢買寶馬”,這句調侃寶馬的段子,居然照進了現實。
前幾天,#寶馬腰斬式大降價#話題沖上熱搜,話題閱讀量突破8000萬,討論量2.3萬,一度沖上微博熱搜第一。相關媒體報道,官方指導價35.39萬元起的寶馬i3車型,最低裸車價已經來到17萬余元,落地總價不到20萬元。今年1月份上市、官方起售價43.99萬元的寶馬i5,最高優惠也達到了14萬元左右。

寶馬純電車優惠5折起,這可是史無前例的折扣,怪不得話題會沖上熱搜。有意思的是,這還不算完。
在某社交平臺上,流傳著一份寶馬車型報價表。不僅是純電車型,X1、X3和3系等燃油車也在打折,優惠額度普遍在10萬元左右。結合各地4S店情況來看,這份報價單的可信度極高。不過,終端實際優惠應該還能再高一點。畢竟,價格到店還能談。
寶馬為什么價格大跳水?降價,無非就是求量。
2024年第一季度,寶馬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銷量都實現了正增長。但在中國市場,銷量卻同比下滑3.8%至187452輛(含寶馬和MINI品牌),成為寶馬全球范圍內唯一銷量下滑的主要單一市場。或許是受中國市場影響,寶馬汽車Q1利潤同比下降29.4%。
寶馬為什么銷量下滑了呢?寶馬官方將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原因歸結為,新的寶馬5系直到2024年2月才在中國推出。顯然,這不是最核心的答案。其實原因大家應該都知道,新能源發展不順唄。
以寶馬i3為例,幾乎就是換殼版寶馬3系,造型設計上沒有煥然一新的地方。相比國產純電汽車,寶馬i3造型真談不上亮眼。配置更不用說,國產車都是遙遙領先。而且,智駕、車機和座艙等智能化配置,國產車更是全面碾壓。當然,寶馬操控或許更勝一籌,可在國產車出眾的智能配置和極致性價比面前,又有多少消費者愿意掏錢呢?

其他純電車型,跟寶馬i3都是大同小異。寶馬純電動汽車,不能說一無是處,只是競爭力確實不高。否則,也不會被網友們諷為“雜牌車”。在新能源浪潮之下,寶馬還沒能真正做好純電車,再加上極度瘋狂的價格戰影響,銷量下滑也是在所難免了。
那,還有其他原因嗎?當然有。
大家都應該聽過“開寶馬,坐奔馳”,這句話其實代表了兩家品牌的調性。寶馬主打的是終極駕駛機器,傾向于司機打造平衡的高端乘用車,倡導的豪華理念是“手見即豪華”。奔馳主打的是乘坐頂級享受,傾向于打造舒適優雅的乘坐體驗,倡導的豪華理念是“眼見即豪華”。
秉承豪華理念,寶馬塑造了操控性能賣點,奔馳則是高級視覺賣點。新能源浪潮襲來之后,兩家品牌都不同程度受到沖擊。只不過,寶馬比奔馳“受傷”更嚴重。

純電機擁有比燃油機更高的輸出效率,讓現在二三十萬元的純電車,加速性能已經比肩甚至反超百萬級燃油車。比如26.9萬元的極氪001,官方百公里加速3.5秒,比101.39萬元的寶馬M4還快0.2秒。盡管加速性能并不代表操控性能,但直觀數據總能形成碾壓之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寶馬的競爭力。
沒有燃油系統束縛之后,純電動汽車的設計更加大膽前衛。現在二三十萬元的純電車,你幾乎都看不到任何燃油車的痕跡,全是秉承前衛理念的設計。但是,大多數都是科技豪華范,與奔馳的高級豪華有所差距。你不妨仔細看奔馳轎車,無論是E級還是S級,造型設計上所呈現的高級范,目前沒有哪款國產純電車能夠完全做到。

人是視覺動物,愿意為極致視覺體驗買單。所以,盡管奔馳近些年的新能源風格設計槽點滿滿,但品牌視覺豪華底蘊還是十分耐造,幫助奔馳穩住了豪華市場大盤。否則,奔馳旗艦轎車邁巴赫系列,2023年在華銷量怎么能實現同比增長21%呢?
大概,寶馬也洞察到視覺體驗的魔力,開始在設計方面狠下功夫。但前面也說了,寶馬的強項是操控性能,設計并不是它最拿手的功夫。想要把不拿手的東西,打造成新的殺手锏,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巧,私以為寶馬算是翻車了。按網友的話說,嚴重懷疑寶馬收購了華晨之后,華晨的人不服在里面當內鬼……

新一代的寶馬7系,換裝了更大尺寸的“雙腎”進氣格柵,視覺沖擊力確實強。結果呢?新裝的分體式大燈,一副“瞇瞇眼”形態,瞬間降低了逼格檔次。而雙聯屏的簡約內飾,也沒有以往的豪華質感。寶馬5系也遭了殃,遮掉車標的車尾,跟凱美瑞如出一轍。寶馬3系就不多說了,也是一言難盡。
操控性能魅力下降,新式設計槽點滿滿,寶馬銷量要不下跌,那還真奇了怪了。正所謂吾日三省吾身,相比新能源浪潮的沖擊,寶馬或許更應該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